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在少先队课程中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时间:2024-04-02 13:50:29
在少先队课程中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此文共6650字]

在少先队课程中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摘要:《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培养低中段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实践研究》课题将在课程资源的整合内容、方式、有效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本研究包括德育常规教育活动、中小队组织建设、重大少先队特色活动、榜样示范教育、家庭教育、评价研究等。研究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培养低中段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有助于更好的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对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开展具有针性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建构起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   培养   低中段儿童  道德行为习惯

一、课题的提出

《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在少先队的性质中指出,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为少年儿童提供自由创造的天地,少年儿童在组织里创造活动、进行实践,体验价值,获得经验。而在少年儿童时期又是思想品德、道德行为形成的最佳期。我校新区于2012年建校,小学按每年招收一个年级的方式进行招生,目前我校小学生只有一至三年级。因此,提出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培养低段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课题,以下所提到的少年儿童、队员均指我校一至三年级的学生。

(一)、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区位置的中小学一体制学校,在全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生源中无留守儿童、基本上无家庭困难学生,大多是的独生子女。家长素质、文化程度较高,且对学校要求、期望值高。通过对我校队员及学生家长进行的调查问卷分析,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以自我为中心,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差,生活自理及规则意识差,容易形成骄横、自私、追求享受、缺乏爱心的不良品行;还有部分离异家庭子女、隔代教养家庭子女会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冷漠、任性自由等不良性格。但普遍学生都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或建议,反映了学生对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追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最佳时期。因此,少他们需要得到成年人的正确指导和引领,将来才能是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二)、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校是一所中小学一体制的学校,小学生人数近2000余人,对于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缺乏序列化、阶段性、针对性。充分发挥少先队集体活动的作用,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以榜样感召、交流学习、主题活动、特色活动、亲子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德育工作与少先队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促使少年儿童认知、情感、意识、信念的转化,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对少年队活动课程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设计序列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既是与德育课程、学校传统特色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起到育人的作用;又使得辅导员在课程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1、中低段少年儿童:我校小学一至三年级队员。

2、道德行为:道德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内化为人的素质。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社会的一定道德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特征,它是道德意识(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的实践,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客观标准。

3、道德行为习惯教育: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就是着力培养人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和过程。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生活活动中,辅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和道德行为养成主体的自我体验和感悟,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能够很自觉地选择道德行为。 

综上可见,我校对队员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就是发现少年儿童在不同阶段道德行为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帮助少年儿童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主要方法、内容、及其途径。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从我校队员存在的突出问题着手,结合学校德育常规养成教育及传统特色活动、主题活动,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好少先队活动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我校队员良好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队员从意识到行为都得到明显的提升。

2、辅导员在实施、参与课题研究的同时,更加熟悉各中队队员目前的道德行为习惯现状、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规律等,促使辅导员自身的科研方法、教育技能等均得到提升。

3、与德育管理有机结合,使各中队的管理更加规范,凝聚力明显增强,队员乐于参与少先队活动,形式中队特色,促进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深入开展。

4、合理利用、整合家长、社会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使学生在校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庭、社会中得以统一和延续,促进队员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相辅相成,推动少年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建构。

5、在中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反思总结,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及相关活动课程内容、方法、路径及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理论材料。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通过学习文献资料、外出交流等,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

     1、加强课题组成员自身业务水平。

为确保课题工作的有效实施,课题组成员扎实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2015年4月马媛媛老师到成都参加了四川省课题研究专项培训,对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过程实施及结题工作等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将相关的资料及心得与课题组成员及时进行交流。此外,课题组成员还参加了省级少先队活动课培训、学习观摩了市区级少先队活动课说课比赛等。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

2、通过承担少先队活动示范课,促使题组成员对课题的深入理解。

2014年10月马媛媛老师参加了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竞赛,荣获省级“特等奖”。2015年3月陈玉琼、曾晴晴、刘涛老师在学校礼仪节少先队说课竞赛中均荣获“一等奖”,并在全校进行说课展示。课题组的成员在实践中摸索,竞赛中提升,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组织各中队辅导员参加少先队活动课赛课,使更多辅导员参与课题的研究,加强了 ……此处隐藏1462个字……构上主要以自理、文明、友善、安全、环保为主。在层次结构上依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以大活动、中活动、小活动为基本形式开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课题组在开展少先队活动课过程中,主要以三类活动为主。一是结合我校“四大节日”开展活动。三月礼仪节开展微笑问好、礼让右行、文明弯腰活动、爱护公物我先行、自理大比拼等系列活动、五月读书节开展诵读道德经典、诗词游园等系列活动、九月体育节开展“手拉手”结识新伙伴、阳光生活、亲子游园活动、亲子趣味体育活动等系列活动、十二月英语艺术节开展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二是结合节日假日开展主题教育,如劳动节开展“向劳动者致敬”活动;国庆节开展“祖国妈妈知多少”知识竞赛活动、观影活动等系列活动;“六一”开展人人争当小先锋活动、学习身边的榜样等系列活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开展我让妈妈露笑脸、老师您辛苦了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假期开展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如向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今日我当家活动、义务劳动等系列活动。三是少先队特色活动,如三月开展的雏鹰争自理章活动;六月开展的环保资源再利用“跳蚤市场活动”;十月、六月建队日系列爱国、爱校教育活动等。

 3、建立、健全道德行为评价机制。

对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评价过程也是对儿童的一种教育过程。队员在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的过程中,既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看到了不足,从而激励队员不断进步。如示范中队、阳光少年、优秀中队、队员及队员综合素质评价等等,目前课题组正在设计、制作雏鹰争章手册,由家长、辅导员、社会成员等对队员进行综合争章评价、评定。

4、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队员的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受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在开学之初课题组成员卢媛媛校长对起始年级新生家长做《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不找借口》的专题讲座。各中队辅导员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家访以及发动家委会等形式,向家长传递课题研究内容,配合辅导员做好相应的习惯养成训练活动。对此项活动家长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较高的评价,大部分被访问的家长反映,课题研究活动让他们意识到除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以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一样重要,家长们纷纷表示愿意改掉自身的不足,为孩子做出榜样,有的家长还反映他们正在或是已经尝试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表,帮助孩子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意识和自我规划意识等等。

   此外,在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方面,由家委会组织的家校共育活动效果显著。如一年1中队开展的“说说心里话”感恩父母活动。所有家庭围坐在一起,伴随着《爸爸妈妈听我说》的歌声进入到“爱的倾述”环节,孩子们大声说出藏在内心许久的话。听到孩子们说到“希望爸爸能多陪陪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听我把话说完再骂我”“我爱你们”等话语时,爸爸妈妈已热泪盈眶。此次活动,让孩子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让孩子们知道感恩,同时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既增强了每一个家庭的凝聚力,又使家校教育得以有机的融合。

四、课程实施的成效

    (一)队员良好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队员集体意识淡薄,缺乏集体荣誉感,以自我为中心,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差,生活自理及规则意识差是目前我校大多数独生子女存在的普遍问题。再加上部分离异家庭子女、隔代教养家庭子女,这些孩子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如有的孩子胆小孤僻、爱哭,我行我素,不服管教;有的孩子好动顽劣,不守纪律;张丰羽不爱学习,孤僻离群等等。通过课题组实施的系列措施及群体教育的力量,各中队凝聚力明显增强,各中队形成了良好的队风队貌,队员在文明、自理、友爱、自我保护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二)队员自我管理意识、能力明显增强。

在日常管理管理中,大队干部、队干部管理能力明显增强。队干部能协助辅导员老师开展好阵地活动,如值周中队能有序开展日常值周工作,并对每周的值周情况进行总结;能办好红领巾广播站及组织好各职能部门开展好各项检查、评比、培训等活动。

(三)队员的集体主义观念、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到敬老院、福利院献爱心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队员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学生在家的表现让家长较为满意。

 通过家校联系,家长普遍反应孩子放学回家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并在母亲节、父亲节送上节日的祝福等。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课题研究初步实施一年半来,在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努力下,通过少先队活动课的规范实施,课题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2014年11月,课题组选派马媛媛等老师参加了攀枝花市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竞赛活动,获市级“二等奖”、省级“特等奖”。通过培训和不断地学习、实践。了解了规范的少先队仪式,弄清了少先队课程实施的步骤及方法,并对学校中队辅导员进行了辐射培训;为推动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2015年3月大队部利用礼仪节活动契机,组织各中队开展了少先队活动课竞赛,并在竞赛前期对各中队辅导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活动中相互观摩学习,后期进行了点评,颁奖,并推选出我校陈玉琼老师、曾晴晴老师两堂示范课在全校进行展示。促使我校中对辅导员对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实施的方法,2015年11月我校高荣华、漆淇老师参加学期联盟及区级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竞赛均荣获“一等奖”。课题组陈玉琼、刘莉、刘涛等老师的数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获奖;2015年,本课题参加由四川省少工委组织的课题评选,荣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016年3月课题组成员曾晴晴、陈玉琼、刘莉老师在少先队活动课赛课活动中均荣获校级“一等奖”。

六、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1、课题研究人力、物力、资金不足,导致一些大型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课题研究专项资金,确保课题中后期顺利开展。

2、如何将学校少先队特色建设融入到“四大节日”活动中,有效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需要进一步探索。

3、如何将课题研究融入到新课堂改革中去,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课题组已将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作为实践活动校本教材进行研究、开发。

4、由于辅导员教师精力、时间有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准备还不够充分、落实还不够到位、教育还不够深入的情况。

    5、活动的后续教育不足,没有反复强化措施,使教育没有发挥长久持续的作用。加强对家长进行培训,共同帮助学生养成了好行为习惯,并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中,目前雏鹰争章手册正在设计、制定中。

  6、由于场地、资金、资源及辅导员自身能力不足,部分组织开展的活动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今后要加强观摩学习他人先进做法,并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想孩子们所想,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在少先队课程中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此文共665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尹破魔博客 www.pomosem.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