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多篇由会员“舟舟”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三年以前抉择的,我们三年以后的生活是今天抉择的。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早在1850年,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党“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列宁指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二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直到1949年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革命的实践揭示了这样一个伟大真理: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无论是靠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还是靠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都不行;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了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三是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除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纲领是世界上政党中最先进的之外,还由于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制度性质所决定的。
当今时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当前,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不断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一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实践证明,我们所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是党的正确理论指导的结果。当今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必将不断创新和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是坚定理想信念。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仅整个党,而且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都要勇于自我革命。三是坚持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我们既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也要高度重视加强广大普通党员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因为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最为坚实的基础。
【思想宣传范文】二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观的正确与否,事关国家的集体记忆、民族的精神积淀、文化的基因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史国史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多次提出要“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命题。这为我们以史鉴今、继往开来,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共产党人坚持正确历史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历史观主要是关于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指导下,对于以何种态度学习、对待历史,何种方法观察、研究历史,何种目的把握、应用历史的根本看法和总体观点。对政党而言,历史观是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人坚持正确历史观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坚持正确历史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凝结着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坚持正确历史观,不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祖国灿烂的昨天,更是为了让我们把握祖国奋进的今天、开创祖国美好的明天。在这个意义上,坚持正确历史观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托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坚持正确历史观是党和国家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迫切要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文化品性和精神标识,无不具有历史的烙印。然而现实中,一些人或囿于个人情感、或为利益所驱使,或受敌对势力挑唆等,要么以“主观化”的态度曲解历史认知;要么以“娱乐化”的方式解构历史崇高;要么以“鸡汤化”的名义消解历史价值。尤其在网络空间环境下,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往往拿党史国史来做文章,诸如抹黑革命领袖、丑化英雄人物、否定党的功绩等等,妄图借此对中华民族拔根去魂,动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思想根基。坚持正确历史观已然成为我们追求真理、捍卫正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迫切要求。
坚持正确历史观是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的内在要求。“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一个政党的历史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是这个政党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付出巨大代价牺牲,才凝结而成的集体共识。党的辉煌事业可以为历史所反映,党的曲折历程也可以为历史所印证。可以说,历史记忆是政党精神的坚强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因此,以史为鉴,更多通过历史的优良传统教育人、历史的成功经验启迪人、历史的深刻教训警示人,是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葆党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的内在要求。
二、深刻把握新时代共产党人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具体要求
共产党人坚持正确历史观,关键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正确历史观的理论基石。其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新时代共产党人坚持正确历史观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具体而言,共产党人的正确历史观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坚持历史正义观。坚定人民立场,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扬我民族之浩然正气,这是作为共产党人对待历史当有的史识与良知。也就是说,无论是评判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都要看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否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如此,在评论历史问题时才能区分主流与支流,分清现象与本质,才能对历史 ……此处隐藏18485个字……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破解重点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准确把握“树木”和“森林”的关系,既突出抓“关键少数”,努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又坚持抓监督全覆盖,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真正做到治“病树”、正“歪树”、拔“烂树”、护“森林”。
一方面,始终突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只有管住“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和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才有震慑力和说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破解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难题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反复强调党内监督要向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聚焦聚力,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站在守纪律的最前沿,做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抓“关键少数”破题,突出“关键少数”这个重点,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严明纪律、严格要求,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近年来,有的地方出台规范省管领导干部谈话函询办法等,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取得了较好监督效果。
另一方面,逐步实现监督全覆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是党的队伍主体,管住这个“绝大多数”,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持良好氛围和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创新监督机制,逐步实现监督全覆盖。根据党的十一大通过的党章关于“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规定,恢复重建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并逐步推进纪检工作向农村基层、党和国家机关单位延伸,不断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向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把党的监督延伸到各个层级、各个领域,覆盖到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实现了党内监督全覆盖。与此同时,为解决行政监察覆盖范围过窄、监督力量分散等问题,深入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组建各级监察委员会,并赋予派驻机构部分监察职能,推动乡镇(街道)监察机构全覆盖,对党内监督达不到的地方,或者对不适用执行党的纪律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全面监察,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监督思路
科学把握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基本原则,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我们党就能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无数案例证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原则贯穿党和国家监督始终,前移关口,抓早抓小,让监督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一是聚焦“六项纪律”抓监督。在自我革命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六项纪律”。党内监督条例确定的党内监督8项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六项纪律”展开的。近年来,通过信访举报、巡视巡察、派驻监督等多种手段,发现并严肃处理一批党员干部违反“六项纪律”的问题,使推进党内监督的过程成为加强纪律建设的过程。
二是聚焦“四种形态”抓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监督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立足于小、立足于早。分析多年来查处的典型腐败案件,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小过到大错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在探索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监督手段比较单一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吸收近些年来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经验,提出党内监督的“四种形态”,在监督理论、实践、制度上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党内监督的新境界。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着力做好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文章。近年来,运用“四种形态”处理人数逐年递增,“四种形态”比例日趋合理。
三是聚焦“严管厚爱”抓监督。监督必须实事求是,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既要敢于亮剑、敢当“包公”,防止搞纪律“松绑”,又要体现人文关怀,传递组织的关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对干部的监督和关爱统一起来,注重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注重把握“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既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又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和适用情形,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拿关爱、容错、激励当保护伞,真正实现纪法约束有硬度、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怀有温度。
监督制度
科学把握依规治党的具体路径,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笼子
依靠制度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是坚持依规治党、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强调,奠定了各方面党内监督的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创新精神继续推进制度建设,搭架子、定规矩、划边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狠抓制度建设,让监督有规可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制定、充实和调整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以及其他反腐倡廉的党内法规,注意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新鲜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党纪条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到党的十九大,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始,相继制定和修订廉洁自律准则、党内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90余部党内法规,形成严密、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制度之笼越扎越紧、越扎越密。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不久,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为开展国家监察工作发挥了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开启了国家反腐败立法大踏步向前的新征程。近年来,有的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主要负责同志“五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另一方面,狠抓制度执行,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制度的价值在于贯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执行,两手抓、两手硬,强化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言出必行、言出纪随,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履行主体责任情况报告、责任制检查和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持续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一揽子制度的贯彻落实,建立追责问责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制度,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纸老虎”“橡皮筋”,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有力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