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大悟县新城镇中学物理组 钱胜波
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十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和捉摸着一个问题: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总结了几点心得与看法。
教育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会乐在其中,自主去探索和钻研,教师的授课也就会显得轻松自如。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应是提高教学效率最有效的突破口。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利用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定义、定理、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
学生在八年级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引言部分设计的几个实验非常有趣:
取一只烧瓶,在其中装适量的水(水位略低于烧瓶口),再将两只小金鱼放入瓶内,用酒精灯对着烧瓶口加热,当烧瓶口处的水开始沸腾时,我们仍能看到小金鱼在瓶内安然地游来游去;给一只集气瓶中倒水直至溢出,用玻璃片盖上瓶口,手按住玻璃片将瓶倒立再放手,玻璃片居然没有掉下来;将两只高低不等的蜡烛点燃,用一只较大的玻璃钟罩将其罩住,让学生猜想过一段时间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在声现象一节中,将一只手机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用另一只手机拨通该手机使铃声响起,再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不断抽出,对比前后有什么变化。
在光学一节中,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七种彩色光,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仿佛是一道亮丽的彩虹,格外美丽。
……
这些实验我都一一地为学生演示,不管是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出他们极大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
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以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
在讲解磁体的磁性一节时,需要用到玻璃、陶瓷、不锈钢、塑料、薄木板等材料,但实验室又找不到这些材料,于是我就把自家的玻璃茶杯、不锈钢盆、铝壶盖、陶磁盘、塑料碗拿来,隔着这些物体用磁体去吸引小铁钉,观察磁性的强弱有什么变化。并且发动学生在家里去做这个实验。学生又苦于找不着磁体,我告诉他们家中如果有废旧的收音机或音箱,将其扩音器拆下来就可以找到一个环形磁体;在讲凸透镜成像一节时,我让学生在家里用爷爷奶奶的放大镜去观察书上的字,并调整放大镜距字面的距离,观察所成的像有何变化,亲自感受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的学生家里没有放大镜,我告诉他们可以在一张透明塑料纸或玻璃上滴一滴水,就可以把它当放大镜来用;在讲杠杆一节时,为了让学生领会费力杠杆的使用特点,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实践作业,回家帮妈妈扫一次地,这样学生就能亲身感受到笤帚、拖把、扫帚等都属于费力杠杆。
使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紧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富有趣味的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
物理现象大都抽象深奥,加上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很多问题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明白,如果能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并配以绚丽的色彩和动态的效果,不仅可以从视听上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而且还可以把很多难以想象和描述的情景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在声音的要素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音色,我播放了一段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猜是什么物体。录音中有潺潺的流水声、有清脆的鸟鸣声、有柔和的风声、有沙沙的雨声、有咚咚的锣鼓声、有悠扬的短笛声、有柔美的钢琴声、有高亢的小号声……各种各样的声音汇聚在一起仿佛一段优美的交响乐,令人陶醉,浮想联翩。
在望远镜一节中,在讲完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以后,我播放了一段有关哈勃望远镜的视频。画面中巨大的哈勃望远镜仿佛一座高大的建筑,人站在它的旁边简直小得出奇。当它展开巨大的“双翅”在太空中遨游时又仿佛一只身手矫健的雄鹰,那曼妙的身姿划过茫茫的夜空,留下动人的轨迹。通过它人们可以监测太阳黑子、太阳风暴、宇宙尘、恒星的诞生与陨灭、观测更遥远的星体……当它把一幅幅太空影像发回地球时,人们不禁诧异:宇宙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沉静与死寂,而是那么的繁忙与美丽。它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一只天眼,不断拓宽着人类的视野,改变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借助这段视频既使学生感受到浩瀚与神秘的真正含义,也激发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和科学探索的热情。
在讲透镜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想象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对光线的汇聚和发散作用,我播放了一段动画:一束平行光缓缓地向前行进,当它垂直穿过凸透镜的镜面时仿佛变成了一只削尖的铅笔,光线都向着笔尖方向集中;再让平行光垂直穿过凹透镜的镜面,这束光又仿佛变成了一只小喇叭,两相对比学生既容易想象,又容易区分。
……
这样的课堂就好比一桌丰盛的宴席,充分吸引和调动着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三、注重物理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物理课堂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是枯燥晦涩的,但物理本身与生活的联系又是那样的紧密,要是能将物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既有利于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又能发挥学科之间的互补优势,使学生领会得更深、记忆得更牢。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比如,人们总是喜欢在夏天穿浅色的衣服,在冬天穿深色衣服,是因为浅色衣服反光效果好而深色衣服吸热效果好;教室的黑板选用毛玻璃是利用光的漫反射确保坐在不同角度的学生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鞋底、轮胎、瓶盖设计成花纹状,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苹果之所以落向地面是因为地心引力;窗户上安装玻璃主要是考虑它的透光性好;用久的灯泡灯丝会变细、内壁会发黑,是因为发生了升华与凝华;刀口磨得很薄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带做得很宽是为了减小压强;筷子、拖把、鱼竿属于费力杠杆;照相机、放大镜、摄像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眼镜都用到了透镜……
物理看似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实它与其他各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比如,语文中就有很多与物理现象有关的诗句、成语和谚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声,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沸腾需要持续加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对运动);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光的直线传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运动);镜花水月(平面镜成像);隔墙有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掩耳盗铃(在人耳处减弱噪音);下雪不冷消雪冷(融化需要吸热)……
再比如,物理与数学的关系,在讲乐音与噪音的本质区别(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时,我把有理数(无限循环小数)与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别与之对比,乐音的波形有规律地向远处无限延伸,噪音的波形则杂乱地向着远处无限延伸,有理数与乐音、无理数与噪音,它们的特点是多么的相近啊!在杠杆一节中,作力臂往往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通过总结我发现:作力臂其实就是数学中的过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段的问题。不信请看,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支点是一个点,力的作用线是一条直线,作力臂不就等于过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段的问题吗?
再看物理与音乐的关系,在讲声音的三要素时,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我让学生用手指按在自己的咽喉处,然后依次唱出1 2 3 4 5 6 7 i八个音节,感受音调升高时声带振动频率的加快,再从高到低依次唱出i 7 6 5 4 3 2 1八个音节,感受音调降低时声带振动频率的减慢,如此反复练习,既打破了课堂的死寂,活跃了气氛,又使学生鲜明得感觉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再看物理与哲学的关系,在看似机械的物理问题背后隐藏着许多深奥的人生哲理。比如,在讲相对运动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不光运动是相对的,世间的美丑、善恶、是非、好坏、万事万物其实都是相对的,给学生渗透相对论的观点,教育他们辩证的看待问题,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讲授沸腾一节时,我引用了一位哲人所说的一句话“99度的水加热片刻就会沸腾”,教育学生成功是一种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万事功到自然成。在讲授固、液、气三态的本质区别(固体分子排列最紧密、液体分子比较分散、气体分子的排列最分散)时,我告诉学生固体之所以那么坚硬,难以进入和分离,就是因为这群“人”紧密得团结在一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液体之所以很容易分离和进入,就是因为这群“人”比较分散,内部出现矛盾与分歧,别人才会有机可乘;气体更容易分离和进入,就是因为这群人完全是自由主义,各顾各,谈不上丝毫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从而教育学生懂得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关乎集体的兴衰荣辱,同学之间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遇到矛盾与争执时应学会宽容与谅解,这样我们的班级才会正气上升,班风纯正,才会显现出集体的强大力量。在讲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时,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值(分子之间固有的距离)时,就会相互排斥,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略大于一定值时,就会相互吸引,总是在维持着一种正常、合适的距离,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彼此既要经常地沟通与联系,不断为友情添加润滑剂,又不能过分亲昵、涉及对方隐私,在两人的交往中留有余地,让友谊的天风从中吹过……
其实,除了以上学科,物理与天文、地理、政史、体育、美术等其他学科都存在着联系,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联系,使物理与各学科的知识有机交融,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把枯燥的物理知识讲活、讲精、讲得富有情味、妙趣横生。同时,也能体现出一名优秀教师的内涵与素养,使学生对你又爱又敬,激发出对物理的情趣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是每一位教育者的不懈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每位教师都应本着生命不止、探索不息的精神,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寻求更新更好方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永远地充满活力、永远地不被淘汰。
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够以严谨的态度,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