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关于高效课堂的学习体会

时间:2024-03-06 19:41:28
关于高效课堂的学习体会[此文共11075字]

让学习成为一种力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外出学习培训,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已成为金凤区教育局送给教师的最大福利,今年暑假我也享受了一次。海边城市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此次大连之行更是非同寻常。一路上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更是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

此次参加培训的主题是“全国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暨名校名师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名师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践发展,从不同角度让我们走进了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的做法无不在展示着高效课堂,也正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与方向。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聚焦课堂有效教学”如今又有高效课堂,无形中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身为金凤区教育一线的先行者,愿意与我的同行们一起努力实现我们的“聚焦课堂高效教学”。

一、共同走近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条从传统低效、负效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过程。通过改变课堂结构,旨在最大幅度提升单位时间效益,原则是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意义。唯此,才有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

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

二、领略异彩纷呈的高效课堂模式

杜郎口、天卉两个让人充满种种遐想的农村中学的校名。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北;一个是公办,一个是民办;一个是课改先行者,一个是师法前者的学习者。他们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并以突围者的姿态选择了课改。

杜郎口的探索,通过高效的方法和操作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与形态,实现了“改变课堂生态”的重大突破。课堂教学为“(更多请搜索:Www.)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天卉中学大单元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大整合,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的知识上挂下联,以“大学科”予以围拢归整。大迁移,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实现了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大贯通,即“弹钢琴”,

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消化”知识,再重新编程,把“营养”反刍给学生,然后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等现象,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学习状态等,实现了教育本质“向人”的回归。

南京溧水县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来自于新的备课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泛滥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讲学稿形成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

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南京溧水县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只是一种手段,一条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讲学稿”凝聚了一种精神、一种智慧,激活了应当发展、需要发展、也可以发展的人。

三、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南北不同的教学模式,却生成一样的高效课堂。从教了十八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善于思考倒是自己的长处,遗憾的是从没有让自己站在研究者的位置。如今自己步入了金凤教育“风口浪尖”的位置,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静心思考探索研究势在必行。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

1、课堂教学的随意。总以学生本身的资质为借口,计划的教学时间会不知不觉的延长,单位时间内没有很好提高效率。2、缺少精心备课。多年的教学凭借对教材的熟悉,驾驭教材实属不难。究竟能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要打个问号。听了东庐的“讲学稿”,更觉备课之重要,完全不同于我们现在简单的备课,这一点的确值得深思。3、没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喜欢于漪老师的丰富多姿,李吉林老师的秀婉细腻,窦桂梅老师的激情灵动,董一菲的诗意唯美。不敢想自己会成为名家,只渴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格。

四、查漏补缺,见贤思齐

语文课堂的发 ……此处隐藏6416个字……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课堂。他们有时站立,有时俯身,有时下位交流讨论,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那份学习的激情和自信,感染了在场听课的所有教师,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我深刻的理解了“271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授人以鱼”,让老师走下讲台,实现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在于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高效学习,最终实现终身学习。

在课堂中,教师按照导学案来掌控课堂的节奏、时间,在掌控知识进度和深度的基础上,让小组长负责,各组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步骤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学生学习非

常主动;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都能提出不同观点,并大胆质疑。而老师作为最高层的帮助者,课上巡回于各小组之间倾听并参与讨论,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点拨,启发和指导学生们归纳总结。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效益大幅提高,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作用,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二、注重习惯养成,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到杜郎口中学,正赶上全校师生上课间操,充满激情的课间操,精彩的表演,铿锵有力的宣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我为之一振,教室的四面墙壁以及走廊全是黑板,每块黑板上都写有一个学生的名字,这正是学生们学习的阵地。每一块黑板是学生的作业本,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领地,是展示个性展现风采的舞台。我听了一节初二的数学课,这是一节习题课,老师把本节的学习目标及知识点展示在黑板上。接下来,由各组的组长或代表讲解各个专题的题目;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在解决问题中用到的知识点及方法;在接下来,听明白的学生在各自的黑板上整理自己的解题过程,不明白的学生由组长或老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或指导;学生整理完后再由组长后其他的同学进行点评。老师只是点拨学生讲解过程中有疑惑及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正是杜郎口中学的“无师”课堂,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解惑者。

我感叹每一名学生精神状态。学生听课的习惯、善于表达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生不是一天练就的,培养学生能“坐正站直、认真倾听;举手发言、完整响亮;书写认真、按时完成;独立思考、互助合作;不懂就问、知错就改;动手动脑、乐于发现;多读多看、主动发展”等学习习惯,便形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学习习惯。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等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强化了各种训练,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使其熟练的掌握了知识,并能灵活应用,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方面。对比我们的课堂,我们也应该把知识的训练与巩固作为教学的重点,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技能,培养应用能力,并不断创新,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感悟我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在借鉴中改进。

学习了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杜郎口“无师”课堂,听了孟国泰教授亲授课后,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第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仍占据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老师操纵课堂。我一直努力的在课堂教学中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畅所欲言的权利,教给学生本该拥有的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但与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相比,我还相差甚远,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我的习课题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练习题我从头讲到尾,效率比较低下,老师讲的太多,造成了学生“一听就会,一放就

忘,一做就错”现象。通过听孟教授的亲授课及讲座,我感悟到结对子、小组互助学习等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目标不具体,并没有达到合作学习中“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小组怎样评价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第四,我们学校虽然各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但真实落实到位的集体备课却很少,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各自为战,或是备课不充分,或是对教材理解不透,或是对学情不了解,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效率低下。

但是在学习和借鉴模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度,过多或一味追求模式,有可能会使得教学变得机械甚至呆板,从而造成模式化教学下的枯燥和乏味。影响教学因素很多,比如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上课的激情、热情,语言的风趣,知识的广博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和借鉴有利于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经验,虚心学习,深刻领会,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相信学生,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去亲自经历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要我们教师再一味的去灌输知识。当然这还要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全员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们先“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参与每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走进灵乡中学

-------学习体会

王公广

5月22号有幸到灵乡中学学习,虽然只有半天,却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校园干净舒赏布局合理,每间教室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紧张有序的合作探究以及走廊里学生展示的各科学习画报,深深震撼了我。

一、课堂教学从细处着手,小组着手。

灵乡中学七年级每个班都是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来主导组织本小组的学习活动。课堂上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在导学案的提示下学生进行独学、对学、群学。学生学习积极,课堂上时而书声琅琅、时而激情讨论、时而圈圈点点,看不到一个学生玩。

二、课堂开放,学生畅所欲言。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如何引导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站出来回答问题,而灵乡中学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学生畅所欲言。满教室都是看课老师,进进出出,可学生连看都不看,专注于学习、讨论、上台讲解。对导学案中出示的问题,无须老师叫,各小组学生自由上台向大家讲解,这时看不到老师,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小老师谈问题、答问题、讲问题。完全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三、质疑、挑战激活了课堂。

在灵乡中学两节的看课活动中,质疑、挑战随处可见:“我认为他是照书念的,不是自己想的-----”、“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有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我不太明白,那位同学能帮我?”诸如这样的话在灵乡中学七年级课堂上随时可以听到。学生想问、敢问、愿讲、敢讲,有效地激活了课堂,学生的求知欲望空前高涨。

总之,半天的时间虽短,但灵乡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对我触动很深。虽然课堂上解放了老师,但对老师课后的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学习。

小编推荐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高效课堂的学习体会

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关于高效课堂的学习体会[此文共1107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尹破魔博客 www.pomosem.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