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人才投入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27 13:50:05
人才投入调研报告[此文共3875字]

人才投入调研报告

加快改革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人才智力的强力支持。禹城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深刻认识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人才工作全局,坚持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突出重点,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建设,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和激励等环节,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工作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施人才特区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近年来,禹城市坚持把人才工作提升到全市战略发展高度,着力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思路举措,不断提升县域发展新优势。每年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招才引智奖励和人才平台建设。为切实解决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足,本土人才管理使用难等问题,2010年以来,禹城市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实施了人才特区建设工程,充分做到让人才“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

一是建设人才工作优惠政策 “洼地”。积极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查,编制《紧缺高新技术人才引进目录》,制定《禹城市人才及智力引进优惠政策》,《中共禹城市委 禹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表彰100名“禹城市企业技术之星”的决定》《中共禹城市委 禹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聘任禹城市人民政府经济发展顾问的决定》对来禹城工作的优秀人才提供优越条件和特殊照顾。引导25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人才科技开发基金,对高科技产品采取研发前补助、达产后奖励。每名市领导联系1至2名优秀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营造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是形成中高端人才智力聚集“磁场”。在企业建成3个博士后工作站、1家院士工作站,在站博士达到38人;依托企业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德州市首席专家岗位3个、大学生实习基地9处。目前,全市已聚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00多人,其中引进外地硕士研究生59人、博士研究生13人、创新创业人才4人。

三是筑造本土人才素质提升“基地”。定期选送企业中青年优秀人才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培训研修、实践深造,组织参加国内外同行业学术交流,着力为企业培养科技带头人。目前,该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级高层次人才入库人选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德州市首席专家3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人;有21名企业人才完成在职研究生教育,5人获博士学位。 2011年9月,禹城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首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是德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二、科学分配专项资金、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为加强我市人才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人才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围绕“资金设到哪里、制度就建到哪里、监控就到达哪里”原则,完善人才资金管理制度,从资金申报、审批、拨付等环节入手,强化管理与监督。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对资金支付使用情况全程监控。探索建立人才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严格绩效考核,强化支出责任,提高管理效率,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合理高效。

一是明确资金使用范围。资金主要用于: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所进行的培养、培训、继续教育;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国外智力及引智成果推广示范、与国(境)外人才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对来禹城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资助,海外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科研资助。

二是健全人才投入体系。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人才投入体系。完善并落实创业培训补贴、贷款贴息、创业奖补、社会保险补贴和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人才投入方面“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有效调动了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人才投资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推进人才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加强资金审计监督。人才引进资金使用坚持“突出重点、严格程序、注重效益、专款专用”的原则。财政对人才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审计组织对人才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和挤占人才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收回部分或全部资金,取消其以后年度项目资金的申报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人才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人才项目审批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财政投入作用凸显,“职业实训基地”经验值得借鉴

近年来全市投入人才经费8000余万元,支持高层次人才载体和平台建设。积极与山大等高校共建研发创新平台,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重点企业实验室2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5户;今年,将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市级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教学科研机构,建设院士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基地,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重奖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对194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121名青年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发放人才津贴,定期组织优秀人才健康体检、休假疗养及国情考察,重大节日登门慰问,切实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创业有信心。

由于财政投入资金发挥了引导作用,禹城职业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突破。职教中心的现代物流工程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投入14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4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432万元项目资金合计达972万元, 实训基地建设大大改善了职业学校的专业实训条件,提升了实训装备水平,学生实训工位数和实训学时大幅度增加,实训基地的实训装备与企业生产相匹配,实训内容与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相结合,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基础。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了职业学校的实训装备水平,与行业企业的设备配置相匹配,为校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行业、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企业与学校共建,开发实训项目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实训大纲等,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承担项目。彻底改变了过去由于缺少实训设备教师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床的状况,职业学校有条件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增强实践技能训练,推动了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四、查找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提高

目前我市财政支持人才建设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偏少,各类人才中高层次人才所占的比重偏低,尤其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较少,党政人才队伍中以通用型人才为主体,缺少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型公共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资源发展不平衡,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工业企业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与技师以上职业技能人才对比超过10: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人才使用效率不高,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人才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不仅取决于其质量的高低,还取决于其实际利用效率的大小。如果使用效率不高,即使是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也很难形成现实的有效产出。从我市的情况来看,人才使用效率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部分行业和领域甚至超编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市基础教育质量优良,对培养本土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每年禹城籍高校毕业生回归率却明显低于周边县市,这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流失,也影响到后续人才的培养。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总体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现象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有过较大规模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偏少,我市现有的一批企业经营管理者绝大多数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伴随着乡镇和村办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特点是舍得吃苦、善于以灵活的经营机制抢占市场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规范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其文化水平、发展理念、经营管理能力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大瓶颈。

四是技能人才匮乏,职业教育基础薄弱,资源分散,不能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资源分散,很难形成合力,教育培训机构师资不足、基础薄弱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市政府部门所属学校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的共8家,分布在教育、卫生、农业、劳动、经贸委等单位,各培训单位各自为阵,投入分散,难以形成优势资源。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与企业实际用工需求不相适应。如船舶修造业需要的焊接、切割等特殊工种,目前全市还没有一家培训机构具备相应的培训能力。

五是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的高层次部分,是所有资源中起关键作用的资源。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程度,直接影响并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我市现有人才市场来看,以举办会展式的现场招聘会为主要经营方式,同时提供一些诸如人才招聘和求职信息发布、开展就业推荐等低端服务,这种粗放式的经营定位使得人才市场的服务方式单一,市场的集聚能力偏弱,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难以发挥到位。

五、对财政支持人才建设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从组织保障、政府投入、舆论宣传等方面着力推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奖励人才、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基本导向的评价标准,建立不同行业特点、不同职位和职业要求的人才指标评价体系。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公平有效的人才分配激励制度。引导企事业单位创新分配制度,鼓励各单位积极落实技术、专利、品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各种实现方式。积极探索股权、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风险投入、补充保险等多元化的分配形式。

四是要建立和完善高效益的人才资本投入机制。发挥政府对人才资本投资的导向作用。由政府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紧缺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重点科研项目的资助。按照市场法则推进多元化投入。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鼓励用人单位设立人才开发资金,发挥社会投资的补充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人才资源开发投资。

《人才投入调研报告[此文共387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尹破魔博客 www.pomosem.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