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读《王阳明全集》体悟

时间:2024-04-30 15:47:28
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读《王阳明全集》体悟[此文共1337字]

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

——读《王阳明全集》体悟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

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混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去人欲,存天理,常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

以上为本人在阅读《王阳明全集》的一些读书札记,自从开始接触阳明心学,近来越发感觉心学之路在于修心,修心就是向内求,剔除内心不洁净之物,升华自我精神,净化自我灵魂。凡事向内求,就不会被外物所迷惑。明心见性,觉悟人生,要先从自我修心开始。好好吃饭、走路、睡觉,就是修行。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时就好好吃饭,走路时就好好走路,睡觉时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修行炼心的第一步。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都要从心上找原因。收心是降服心魔的开始。

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他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总是手忙脚乱、越忙越紧张,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这都是因为存有得失之心,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人生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顺乎人心的态度。艰难困苦的经历,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博大境界。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动静不失其心。

阳明心学的世界观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有一种使命,就是让自己的人格得以完善,潜能充分发挥,进而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同时让自己获得一个快乐、幸福、成功的高品质人生。而我们该如何做呢?答案就是修心,时刻保持良知在场,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做任何思想斗争,不用刻意用脑用心就能做出决断。做事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专一对待。越不想看书,越要硬着头皮看。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是矫正心态的一种方法。浮躁的心,总是会本能地往舒服上跑,往享乐上靠。这样的心灵越是贪恋舒服享乐,就越不会成长、成熟,甚至还会变得更加浮躁、肤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要逆着自己的性子来,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着性子去做。这是对自己心性的磨砺,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考验。人世复杂,诱惑众多,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学会在心性上打磨。不逾矩,不随心。

每个人心中都是有良知的,每个人只要遵循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摒弃了利益、物欲后的最纯粹的良知,就可以看清问题的本质和真相,也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当一个人凡事只是为良心而干,他就已经是“致良知”了,要学会接受不满意的结果。

通过阅读《王阳明全集》这本书,让我看到一个内心高贵的人,是如何与这个不平静的世界相处的。我懂得了“温凊定省”、“存天理、去人欲”的真正含义,使我在王阳明的传奇故事里,读懂人生,收获力量!

《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读《王阳明全集》体悟[此文共133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尹破魔博客 www.pomosem.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