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时间:2024-03-06 04:05:28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此文共10067字]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清江镇南塘小学黄德安

最近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

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四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

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

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

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学生自主地看书,收获会很好。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这本书介绍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结合了新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分析,使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

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理解。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在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除了上面的几种教学方法,书中介绍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最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提倡的。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尝试练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实行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作为一名教师,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变换教学方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是这套丛书关注的焦点。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科的课程与教学遇到许多问题。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大显身手的创新天地,学科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思想活跃,举措新颖、策略多样。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课程不是幻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需要理论与实践作为支撑;新课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而是一个不断内化积淀的长期过程;新课程的实践不是纸上谈兵的部署,它需要一批批的志愿兵与生力军去冲锋陷阵。让我们为新课程的崛起鸣锣开道,重塑教师新形象,重筑课程新文化 ……此处隐藏5217个字……乏味的感觉,使广大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数学教师也必须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同样可以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

第一,要做到课前精心备课

在课前全面精心的准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一堂成功的课,一次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靠课堂内的发挥。课前充分的准备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前的备课应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知识结构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方案、情况预设等。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有时单纯依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是不够的,这需要老师针对所教授的知识点从知识的结构、知识延伸、内容拓展、练习题型方面收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面性;数学的知识点都是有梯度性,都是上下联系的,作为教师必需要将这种联系弄清,并很好的运用在教学设计中;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进行分析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是基于你所教的学生的设计,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条;在丰富资料下的支持,根据学生特点、课型特点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方案,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预设,对各种情况做出处理。

第二,要做到课中周密组织,细心指导

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有点像导演,如何组织活动、安排环节、推进课堂?都要在老师的掌握中。教学组织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正常进行、学生能否快乐有效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像一位导演,全程组织课堂推进教学,还要像一位朋友一位长辈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进行细心的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有时可有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帮助解决,而有的时候必须要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在超过能力范围解决不了问题时,在感到沮丧而想放弃时,在回答问题“卡壳”时,这

时老师的指导和提醒就显得那样的及时而有用。教师的指导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是遇到问题就帮学生完全解决。纠正学生的思维,拉回正确的方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恰当的提点,帮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后自行解决。指导内容要把握,并不仅仅是教学生正确解题,解决困难,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方法指明思考方向。另外,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并不笨,老师是喜欢关心自己的,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学生在老师这样的关注下,学习就是有效的。

第三,要做到课中多样学习、适时表扬

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导演的这一堂课中主角应该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而这些都是要学生自己通过学习才能达到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有效,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多样而丰富。在数学课堂中比较常用的学习式有: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同桌协作、自主学习等。

人只有饱满的热情支持下工作才是最有效率的,同样学生只有一直保持较高学习热情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表扬是人最需要的一种情感满足,成长中的学生更加需要;表扬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表扬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扬激励应面向全体,不要只“照顾”部分优秀学生;表扬要及时准确,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表扬方式要多样,这样才能在“长久”的教学中保持新鲜感,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四,要做到课后及时反馈

一堂课毕竟只有40分钟,那么如何能将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巩固和提高,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必须要做的。课后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巩固训练和个别辅导,这也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我们大胆的设计。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与课堂快乐地一起飞翔是我们教育界永恒的话题。我觉得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我们不断地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第五篇:《中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我所看的这本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2月出版的《中学数学教学论》一书。 书中论述了中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中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介绍了中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几何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中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论》读书笔记(精选多篇)[此文共1006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尹破魔博客 www.pomosem.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