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2篇《摄影心得》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摄影心得》相关的范文。
篇一:冰雪摄影心得冰雪摄影心得
雪是冬日的徽章,也是上天赋予北国的盛装。
身在北方独好摄影的我,自然会满载希冀与崇敬、相拥相机去记录这无处不在的圣洁与宁静。
北方的冬天冰雪随处可见,但雪景在于每个人用心去发现。它的魅力不在乎平直的银装素裹,它的点滴无不为这周围的一切灌输着一种“魔力”,创造着百般平实却又无比华美的幻境。
身处冰雪围合的画境中,往日我们熟识的、多彩世界归于一色。所谓“舍得”,一舍方可一得。我们失去了满眼璀璨的霓虹,却换回了心底久违的宁远。有时,恰恰是这种纯粹才更加摄人心魄。偶然间,或是广场上一面飘舞的红旗,或是街角处姑娘们的一身花袄,更能唤起我们对色彩的渴望,对世界的感动。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冰雪摄影经验。
一、发现构图
1.动感的冰瀑、垂感的冰柱较能表现出酷寒。
2.结冰的植物是体现顽强生命力的较好素材。
3.结冰的树枝适合体现有条不紊的凌乱之美。
4.结冰的水面,使得宏观景致更加生动有效。
5.绿色的松柏和红色的植物果实更现细节美。
6.被人忽略的局部小景,往往可以诞生精彩。
7.披雪的低矮建筑。
8.积雪的线条(电线、树枝,藤条)。
9.山坡上各类植被。
二、拍摄雾淞
吉林雾凇有着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美誉。雾淞的形成是有着特殊的环境要求的。
在吉林市及松花江下游一带形成了一段不结冻的江面,由于温差大,使得水汽蒸腾,雾滴落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会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雾淞”。北方俗称树挂。
1.顺光下拍摄很难体现出雾淞的质感,使整个构图过于平面化,立体感消失殆尽。
2.运用侧光或侧逆光拍摄雾淞,并用曝光补偿压暗画面的亮度,更会另其质感更加强烈。
3.逆光下拍摄更能体现冬日阳光的温暖。灵活运用逆光的特性,用相机记录玉树与蓝色的树影,更具立体感。那会是一幅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冬日雪景图?
4.通过偏振镜可以使拍摄的雾淞画面色彩更为鲜艳;负补偿可以提高色彩的饱和度,从而更显张力。
三、拍摄降雪
雪花散落的景象蕴含着特殊的韵律美。拍摄降雪快门速度是关键,对焦位置是重点。
1.暗淡的背景比明亮的背景更能强调雪花的存在,使得画面整体感增强。
2.使用高速快门表现雪的跳动感,能表现出风的朝向,画面会变得更有情趣;使用中速快门表现降雪的静谧感,会使雪花降落的轨迹拉长,背景的轮廓也更为清晰。
3.需要注意的是随风飘舞的雪花,在自动对焦模式下相机很难判断并对焦,所以适合选用手动对焦模式。为表现雪花飞舞的临场感,要慎重选择对焦位置。
四、拍摄结冰
1.光也不同、色亦迥然
晴天的阴影下由于背光。会使冰面呈青色调。
太阳的直射光照在冰面上,冰面会呈白色调。
黄昏的'阳光照片在冰面上,冰面会呈金色调。
2.拍摄角度是决定冰柱样貌的关键
冰柱是垂直方向形成,比起远距离的水平拍摄,侧面拍摄更可使其充满临场感。
近距离的仰望拍摄,更能拍出冰柱的动感;正下方的广角拍摄,能使画面富有远感;表现其如同针山般的锐利。(此法切记注意安全,做好防范,谨防冰柱落下)
3.前景与平面的冰面重叠时,要将焦点对准在两者中间,并缩小光圈拍摄,让前景与整个画面融为一体,以提高冰的存在感。
五、冰雪摄影的曝光
1.建议使用点测光,比较利于还原雪的颜色细节质感。在正常曝光的基础上增加1~1.5档曝光。
2.也可先用P档拍摄,然后通过LCD的查看,再用M档对相机进行调整并拍摄。
3.小光圈侧逆光更能突出冰雪结晶的质感。
4.较高的色温更能强调寒冷的感觉。
六、注意事项
1.温度与器材
由于冬季气温低,尤其是在有冰雪的环境,数码相机的电池在低温下,电力很快会耗尽,导致无法拍摄;传统相机的机械系统也往往因润滑油的凝固而出现曝光速度过慢,导致拍摄失控。相机防寒罩是最好的选择,可更大程度上为您的相机御寒。同时电池要准备的尽可能多些,携带时也要注意防寒。
2.防寒衣物
羽绒服、高领厚羊毛衣、羊毛裤、羽绒裤、防滑抓绒手套、雪地鞋…
我的点滴经验到此,雪景的拍摄恰似雪景本身,更多的是需要观赏者自身的领悟。
图文/时间飞了
时间飞了摄影博客
篇二:花卉摄影心得花卉摄影心得
近来在论坛发了一些花卉摄影小品,得到了朋友们的好评。摄影版的几位版主多次为我的帖子设置精华、高亮,或推荐给网友,对我进行摄影探索有很大鼓励。许多网友也给予很大支持,并表示愿意交流拍摄心得(/fanwenwang/xdth)。其实自己觉得技巧尚不成熟,本不敢班门弄斧,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斗胆把自己的体会(/fanwenwang/xdth)写出来,以求的大家的指点。一下将结合一些图片,谈一下自己的体会(/fanwenwang/xdth),不当之处,敬请拍砖。引子:一副优秀的花卉摄影作品具备五个要素:主题鲜明、用光考究、构图简洁、色调和谐,画面干净。这五个要素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共同支持着一副作品。拍摄花卉时,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掌握和处理好这五要素。 一、关于主题每一张摄影作品只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绝对不可以分散。所谓主题就是创作者想通过画面语言传达给读者的中心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你想向你的读者或观众交代什么问题。有的朋友拍片子的时候,恨不能把见到的一切都在一张片子中表现出来,结果主题就分散了。摄影者自己一定要有主观性,在你按下快门的哪一刻,应该知道自己的“指导”作用和“传播”作用,而不是靠片子出来后才去牵强附会一种内容或想象一种思想给它,那种方式是属于撞大运的。有的人看到好的花卉或其他东西就一通乱按快门,结果自己都不知道想表现什么。为什么有的片子缺乏个性和独特的表现力,主要是作者观察力、理解力,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也包括人生观和世界观。你拍下的只是一张照片,但反应了你当时思想。一朵花,你拍它的初开还是拍它的盛开,拟或拍它的凋零?都与你当时的思想有关。所以虽然是花卉小品,但我认为小品不小。所以,在确定主题的时候,你必须心中有数。就像一个画家画竹子,先画杆还是先画叶,已经成竹在胸了。这幅照片的主题,自然是这朵盛开的红莲。所以把它放在焦点位置上。后边的背景中,有虚化的花蕾与荷叶,还有一只蜜蜂。背景使整个画面不至于单调,但又不可以写实。如果 ……此处隐藏17637个字……在《红》的拍摄工作中,我认识到了我作为摄像新手的笨拙,摄像的基本功不扎实,这一项是我厄待提高的一点。比如在对于(焦距、光圈、焦点)的准确把握 、画面的稳定性的把握。篇十一:电视摄影实习心得来省教育电视台实习已有半个月了, 很庆幸被分到新闻中心,我的专业正好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也算是对了口。
记得刚进新闻中心时, 我对新闻采编工作只是一知半解的,大多是从书本上了解的, 以为记者是很强大的群体,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受约束,然而电视台的实习经历却告诉我不是这样的: 首先,电视台受上级政府宣传部门领导,每个星期都会有上级的选题下发,比如上个星期,重点是报道各行各业学习两会,其后的新闻采编几乎大都是围绕这一中心。 其次每条新闻必须经过层层严格审核,在确定选题前,须经主任签字同意,记者才能实施采编, 新闻稿完成后,也必须由主编台领导依次修改后,才能配音、剪辑并送交总编室。
记者也是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良好的人脉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事半功倍,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实习第二天,我就跟随黄老师去新余出差,对当地某大学进行采访报道,虽然和该校以往素不相识,但黄老师与人交往能力极其出色,我们受到热情接待,还与该校领导建立了很好的友谊,该校非常配合我们采访,主动提供资料,仅仅几个小时就顺利地完成了采访、拍摄任务。 回来路上,黄老师告诉我,作为记者,人际交往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没有被采访对象的积极配合,采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电视台里,记者任务重,工作繁忙,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指导我们,刚开始我还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卢主任要我们多看多写多观察,看就是要多看资深记者、主编是怎样写作及修改稿件的;写就是自己要多练习,提高写作能力;观察就是多动脑筋,稿件该怎么写会更好、更具吸引力,从什么角度入手,新闻稿的价值点在哪里,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和领悟。后来无事时,我就把保险柜以往的稿件拿出来看,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己也尝试写一点,受益匪浅。
如今各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电视新闻对记者技能要求极高,新闻采编都是单兵作战,独立完成。所以记者不仅要能编会写,还要摄像和剪辑二者兼备,提高个人效率,因为很多新闻都是当天要播出,记者上午采访、摄像,下午要写出新闻稿,配音后还要进行剪辑,丝毫马虎不得。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明白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学校学校所学的来的更复杂,先说写稿,在课本上我们也知道新闻的五W、倒金字塔结构、跳跃性思维、设置悬念,但真到了让我们来写的时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排文稿结构,从哪里入手。 尽管我们在校时都用过摄像机,基本操作也都会,可是一到了新闻现场,就不知道拍哪些东西,用什么角度,用什么景别,我摄像时机子不稳,画面有抖动,根本不能用。 最后是剪辑,我们都学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可是当真正要求将镜头组接成有完整意义画面时,又一筹莫展。
这次实习也让我明白,无论什么事都要认真去做,态度要端正,开始记场记时觉得很枯燥、繁琐,后来一位台里老师告诉我,不要以为记场记就什么也学不到,你在记场记时可以边观察镜头的拍摄角度,还可以自己琢磨画面和采访的取舍,而且你帮老师做完了事,自然他有机会就会教你。
当然,很多东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学会,但在电视台的实习中,我了解到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和缺陷,在以后的学习工作正不断改正。在接下来的实习中,会更加珍惜,主动向实习老师学习写作和摄像,使自己更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篇十二:电视摄影实习心得这次摄像实习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次实习,之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实验让我第一次真真实实的接触到摄像机,虽然做出来的作品不是很完美,但是它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一直相信,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做的更好。所以,很珍惜这次摄像实习的机会。
这次实习我们组拍摄的是一个电视小短片,以三舍门前的一堆石头引发的故事:
某天,在三舍的门前突然出现了一堆石头,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有一人写了一封信给侦探Mr. Sorry,请求他帮助解除这堆石头的问题。Mr. Sorry寻找线索以图尽快解除,在这期间,Mr. Sorry遇见了各种人,他们为Mr. Sorry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线索,Mr. Sorry根据这些线索,最终确定嫌疑人——汪发余。在对其“严刑逼供”之后,嫌疑人终于说出这些石头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大白。
虽然是第二次拍摄,但是由于组员都是随机安排,大家基本都没有合作过,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小分歧。但我很开心的是,大家虽然偶尔意见不统一,却一直都是很努力,大家积极讨论,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的过程一直都是轻松且愉快的,没有出现过争吵或僵持的情况。
我们组这次分到的是大机器,虽然大机器比较不好弄(来回拿机器就是个体力活儿),要求的技术含量也比较高,但是我们确实学到了比其他组要多很多的东西。大机器的好多东西都要求手动,有时候大家一起想什么东西怎么弄,最后都想不起来,甚至去翻笔记,才发现,有好多东西我们还没有记牢,有好多东西我们还要巩固,还要实践。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当我们折腾一身汗以后,终于拍出预期效果时,那种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特别是拍摄黑人朋友的那一段,现在想想,还是感觉很丢人:
我们在拍摄随机采访的那一段时,恰巧有一位黑人朋友路过,我当时就想,要是录一段这朋友的也是很不错的吧。所以就积极鼓动大家去劝说(鉴于本人的英语水平有限,实在不敢上前沟通,怕到时候丢我们新闻人的脸),大家刚开始都是推脱,在黑人朋友马上要走过去的一霎那,我们几个人一拥而上,把那位朋友给围住(当时那位朋友着实吓了一跳):“Hello,……”我们的口语啊,说的真是乱七加八糟,那位朋友告诉我们他听不懂我们再说什么。怎么办?用最后一招,一个一个单词往外蹦。谢天谢地,他终于听明白了,很配合的说了些东西。很搞笑的是,最后一句我们大家几乎是不约而同的说了:“Thank you very much!” (这是我敢保证唯一一句说的很全,发音很正确的)。
这几天的实习,可能是我这学期最快乐的几天。真的很开心可以分到这一组,多伦就是个宝儿,总是有很多的想法和创意,总是把我们逗得想不笑都不行。高鹏一直负责摄像,天天拿着那么重的机器真是不容易,为了找到好的拍摄角度,有时候,真的是很辛苦他。这几天是实习就像是一段奇妙的路程,我们一路玩儿的都超开心,组员都是很活泼的,本来刚开始还有些顾虑,会不会不太合拍,但是没想到的是,我们貌似有着天生的默契,整个拍摄过程中虽然遇到不少的困难,但团队的意识却从未减弱,心中的小宇宙燃烧的越来越灿烂。我们一直努力,我们不断尝试,我们不怕困难,我们坚持着最初的梦想,我们相信那就是天堂!
其实很想和组员们说声谢谢,真的,也许这次实习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因为有了你们,它才这么的充满生机,快乐满满。有了你们的陪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大家都很是照顾我,有些时候,有些东西我不会弄,大家都是很耐心的教我,一遍一遍,没有人说是不耐烦啊什么的,所以到现在想起这些事儿,心里还是暖暖的,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