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理想国读书笔记

时间:2024-03-21 23:35:38
理想国读书笔记[此文共12683字]

第一篇:《理想国》读书笔记

读《理想国》 对话plato

伯罗奔尼撒战争,遍地兵燹,雅典城邦衰落,疫疠流行,那一位系出名门的伟人,深思自省,于是,有了《理想国》,从此,西方有了一颗堪与《圣经》争辉的明星,震古烁今。 这位眼眸与思想都深邃得如同历史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在这一部巨著中,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精、思虑之深,无不令人拍掌、起敬。

他借苏格拉底之口,以探讨正义为由,创制了一个极尽他心中之美好的理想国度,其中包括国家的组成、成员的分工、管理者的职责、青少年的教育、男女平等、哲人为王以及哲学王的标准和培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还穿插着他一些诸如洞穴比喻和理念论的哲学思想。《理想国》一书,燃烧着改造世界的热情,以两千年来的哲学史为注脚,“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

在《理想国》中,对于国家与各个阶层,柏拉图认为,理想的国家即正义的国家,是智慧、勇敢、节制三者的和谐有序的结合,三种品质的载体相应的就是社会上的三个阶层。为数甚少的有用智慧的知识阶层,叫做统治者;处在中间阶层的是拥有勇敢品质的人,叫做护国者,处在最底下的阶层的是那些无知、不能做自己主人的人,在政治上必须由统治者统治。只要各个阶层实践了与自身相适宜的美德,正义的国家就实现了。初读不免被其的大胆构建所吸引与感动,然细读之,会发现,在那华丽的语言、缜密的逻辑、丰富的想象、精彩的阐述背后,是唯心主义的对人性的违背,这,使得他的国家,注定只会也只能成为,理想国。 对于教育,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是当政者应注意的一件大事。理想国的建立和保持,赖于教育,一个人得到的培养如果不合适,那么最好的天赋所得到的结果甚至会比最差的天赋还要坏。理想国中有公民身份的男女儿童的教育从音乐和讲故事开始,歌词、曲调和故事内容都要经过严格审查,禁止不健康的东西。10岁时所有男女孩子都被送到乡下去受教育,除识字、阅读。道德教育外,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20岁时,进行第一次筛选,考察其有无辩证法的天赋。30岁时,根据第一次被挑选出的人的综合表现,做第二次筛选并进行考试。被选出的人用五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学习辩证法,35岁时再放到实际工作中锻炼。撇开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不谈,这本西方思想史上最富智慧与影响力的著作的教育理念,对于今天我们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将教育视为与经济、科技有同等地位的国家进步的重要生产力,有重大帮助。教育能使人们对于秩序有更好的了解与理解,从而使秩序的到完善与发展,最后得到最好最稳定的政制。

对于哲学,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是真理的追求者和知识的拥有者,他们能够引领人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世界的存在本身。他们不热爱权力,但是出于对城邦的责任,在统治者请求的条件下,他们可以出马为新城邦的建立出谋划策。也只有他们才能按照善的理念本身在人间制造出善的复制品——正义的国家,简而言之,哲学家作为统治者,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这便是“哲学王”的政治主张。《理想国》的哲学观,充分体现了柏拉图作为哲学家的自负以及完美主义情结,也正是这种完美的苛求,使得它在政治实践中很难行得通,甚至,显得荒唐。

对于法制,柏拉图认为,治国靠人治,法律的条款固然能限制国民的行动使其不向阴暗面发展,然而人类自身的贪欲是任何制度都难以根除的,故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人类应该从人性善恶的本源入手,控制人自身的贪欲,致力于建立一个有节制的城邦。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物质的影响力遍布精神领域,竞争的残酷与激烈,导致人们产生人性本恶的观念,在此情况下,虽然柏拉图的观念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但对于现今的法制建设,仍有相当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然而,到了晚年,他在《法律篇》中指出——在世界上未能找到一个哲学王,看来对人的本性即贪婪、欲望与自私是没有办法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性的本质即贪婪可恶决定了法律的必要性;众人的智慧优于一人的智慧;众人之治优于一人之治。从此奠定了西方的人性论基石。因此西方认为刑罚的目的是矫治,不同于中国的改造,前者注重生理与自然,而后者注重社会与教化。西方认为不能一人独大、一权独大,而私法的契约自由、意思自治,就是旨在防范国家队私权的侵犯,主张小政府大社会,主张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因此,近现代西方法制的发展与完善,柏拉图对于法制的认识过程,功不可没,影响甚远。

《理想国》,作为正义的源头,学者与政治家的必备书,尽管它的评价史上毁誉参半,其历史地位始终不容动摇。不管它的部分观点在今看来如同空中楼阁,虚幻、站不住脚;不管它的理念有悖人性,荒唐、难以实行,其中深湛的智慧与哲思,强劲的生命力与感染力,终究抵过一个个世纪的遗忘,传承至今。

我相信,正如拉斐尔的传世名作《雅典学院》所绘,以手指天的柏拉图与以掌向地的亚里士多德,构成了西方哲学的两大支柱,那么,作为支柱之思想精华的《理想国》,定当与它的作者一并,长存人间。

第二篇: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有关教育问题的读后感

重庆铁路中学饶晓虹

这次参加九龙区的骨干教师培训开班仪式,有幸了解到西方先圣柏拉图及其教育著作《理想国》。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利用闲余时间仔细研读。虽然时间短,著作内容深奥,且到目前为止我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因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但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实,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理想国》是柏拉图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它是通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反复诘难来推理寻求正义的定义。这是一部典型的大综合著作,其中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结合在一起,错综复杂。朱光潜曾说:“《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

在我看来,《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作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

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 ……此处隐藏8074个字……巨大,社会又受金钱权利控制比较严重,自然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严重化,当然现在政府对这方面实施了措施,但也不可能彻底解决。

柏拉图提出的“共妻共子”等理念,可以有助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使整个国家成为“一家人”,因为这样会使国家的统治者们同情手足,他们会把自己所碰到的任何人都看做是和自己有关系的,肯定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亲、儿女、祖父么、孙子孙女等,大家就会同甘共苦,就不会为了自己的“小家”而发生纠纷,护国者们就能得到幸福。

我的观点:我认为这种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当今社会,首先这只是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但事实上不一定有可操作性,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大公无私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可能恰恰相反;另外,虽然实现了教育等方面的公平,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公平,孩子生来就应该得到父母的关爱,当然也是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才,这对人才的多样化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也不利于社会的多样化发展,所以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手段去实现教育公平,而无权利去剥夺孩子的父爱母爱。

在教育方法上,他一直都有因材施教的意识,强调每个人天赋适合什么,就应派给他什么任务,给予他怎样的教育,也提到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工作,所以因材施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他提到了小孩子应寓教于游戏,这样如果孩子们从一开始做游戏,就能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的确,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并且幼儿的教育会对将来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社会也一样,大家都慢慢意识到对孩子幼儿时的教育。

我的观点:虽然每个人都受到天赋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随意去否定后天的努力,

有些潜藏的才能没能显示出来,也许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是天赋没能被激发出来,所以作为施教者,应该想办法去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天赋,鼓励他们后天努力,而不是满足于现在,一语定终身,如果一个人生来就被决定是处于什么地位,那是一种多大的悲哀啊!只有存在希望,才能鼓励更多人去向更高程度迈进,就算不一定达到,也是有机会取得进步的,从整体上讲,这就促进了全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进步。

教育目的

1、使国家的各种品质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正义,使每个人各守本分,不干涉别人的事,使社会关系协调一致,达到社会有效发展。在阐述这个的的时候,做了一个人性假设,在老天铸造人的时候,在统治者身上加入了黄金,因而这些人是最宝贵的;在辅助者(军人) 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并用“铜铁当道,国家灭亡”这句话来表达当一个国家做不到各安其份、各司其职的情况下,将导致国家灭亡。

(在选拔人才方面提到:如果护卫者的后裔变低劣了,应把他降入其他阶级,如果低等阶级的子孙天赋优秀,应把他提升为护卫者。可见选拔人才公正公明,不存在阶级影响,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天性的职务。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公正。)

2、引导灵魂转向,认识善的理念。通过对“善”的阐述,并得到善的理念是最大的知识问题,关于正义等等的知识只有从它演绎出来的才是有用的和有益的。有些人宣称,教育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文章用“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到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将其否定。他认为教育并不是把灵魂里没有

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而是实现灵魂的转向。文中要培养的护卫者,他们的灵魂要达到最好的知识,上升到那个高度之后,还要有能力参加这学生活和政治生活,帮助其他人实现灵魂的转向。

3、他认为每一个灵魂都追求善,都把它作为自己全部行动的目标。但是大多数是不自觉的,缺乏对于善的信念,只有哲学家才具有这一点。因此,柏拉图最高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哲学家。同时他提出太阳跟视觉和可见事物的关系,正好像理智世界里面善本身跟理智和可理知世界的关系一样。“太阳”喻便是柏拉图用来说明最高的“善的理念”时运用的一个重要的隐喻,这一隐喻同时也阐明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即认识并拥有最高的善的理念。

我的观点:大纲上,教育即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四化主义建设人才。我觉得教育也是一个培养人、感化人的过程。柏拉图所说的实现灵魂的转向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也赞成教育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以我自己的求学经验来看,我觉得教育除了帮助人成长外,一部分就是知识灌输的过程,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本身并不存在于我们的脑子,而是靠后天的灌输才有的,有些人接受了知识,也有些人一无所获。这也导致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将知识用在正道上,一种便是用在歪门邪道上,比如黑客,他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但就是用在了歪门邪道上,便成了黑客。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传输知识前,必须要领略善的理念,这也就应正柏拉图说的善的理念是最大的知识问题。

道德教育

在道德教育方面,柏拉图主要提出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由于不同人

具体品质不同(三个人性假设),所以这些品质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柏拉图认为智慧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美德,文中提到“由于他的少数人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者它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并且,如所知道的,唯有这种知识才配称为智”。所以他认为能够适应统治任务,具有治国才能的,只能是哲学家。在他看来,一个国家才有少部分人可以配称为是富赋予“金”的,进行专门的教育培养,最终成为理想的统治者——哲学王。他认为军人只有具备一种真正勇敢的美德,才能担当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同时,它讲到了如何培养,自然的引出了学前教育,应当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学音乐等方式,为培养勇敢的品质、坚定的性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高一级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勇敢的品质,使他们有资格成为保家卫国的护国者。当然人的天性可能向野蛮和勇敢发展,所以要通过合适的引导,使其向好的发展,否则会成为国家的败类,栋梁与败类就只是一线之差而已,“善的理念”是极其重要的。

他认为节制是生产者必须具备的美德,节制是对某种美好的秩序和对某些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也就是能约束一己之欲。在国家的建设中,要遵从理性的领导,成为有节制、能控制欲望、做自己的主人的人。同时,只有具备了节制的美德,才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为国家做贡献,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文中提到“正义是心灵的德性,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正义的人生活得好,不正义的人生活得坏”,可见正义是及其重要的,它能够使节制、勇敢和智慧在这个城邦产生,并是他们将各种品质保持下去。正义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是实现其他品质的基础。

我的观点:首先不可否定,正义是最重要的,没有正义,其他美德也不会很好的体现出来,或者说就有体现,也是虚假的。但是在这个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也是全面发展的,各行各业需要的品质很多,可能不会像这里所说的哲学家主要突出智慧的品德,军人突出勇敢的品德,一般公民强调节制的美德。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必须同时拥有这些品质,并不只是突出某个品质这么简单,比如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员工,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同时具备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并全面发展这些品德。

《理想国读书笔记[此文共1268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尹破魔博客 www.pomosem.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