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

时间:2024-03-28 11:53:26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此文共9764字]

第一篇:叶圣陶富翁读后感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先生的《富翁》,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

这篇童话主要讲了有一个地方,孩子们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家长就教育道:“孩子,你们要克勤克俭过日子,专心一意想法子弄到钱,钱越多越好,装满你的钱袋,装满你的箱子,装满你的仓库,你就成为富翁了。世界上最尊贵的是富翁,他们有一切的权力。世界上最舒泰的也是富翁,他们什么事也不必做,需要什么,只要花钱去买就是了。孩子,你开头要勤俭,待你成了富翁,你就有福了!凡是拿这一番话来教育孩子的家长,大家都一致称赞是好家长。孩子们从吃奶开始就坚决接受这样的教育,所以在那个地方,富翁就十分之多。

成为富翁的人呢,一想起家长们的教训,就觉得十分有道理,眼前的事实证明,一切权力都掌握在他们手中了,他们要又高又大的房子,自然有人来给他们造,他们要去什么地方,自然会有人抬着轿子、拉着车子把他们送去。他们什么事都不用干,今天跳舞,明天聚餐,好不快乐!而那些没有成为富翁的人就在不断努力成为富翁。有一个石匠在开山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金库。从此,那里的人都成了富翁。可是后来,富翁们的粮食吃完了,粮食店的老板也不卖粮食了,农夫也不种菜了,那里的人陷入了饥饿的恐慌之中。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为故事中的人们感到可笑。金钱是很重要,富翁的确很好,但是有些人活到世上就是为了钱钱钱,这样的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只为了钱,反而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认为这样的人是最最搞笑的人!

叶圣陶先生用童话的角度讽刺了那些只为了金钱而迷失自己的人,《富翁》就是很好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去看看。

第二篇:富翁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富翁读后感。”近几天,我又看完了一本好书——《稻草人》,合上书本,我意犹未尽。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孩子小的时候,长辈就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长大成为富翁,就有福了!一天,有个人发现了一个金矿,大家都到里面抢金子,最后都成了富人。没人再种地,没人再干活,那些成为富翁的人被活活饿死了。

其实在生活中,我觉得一个人只要活得开心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完美呢?安分守己、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学习不是挺好的吗?何必整天到晚都去发那白日梦呢?真正的财富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不劳而获的财富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读后感《富翁读后感》。

这使我联想到了我们以前学的一篇课文——中彩那天。这篇课文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这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这种精神上的富有使用金钱换不来的财富。

第三篇: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

这个故事十分感人,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稻草人的主人是个年迈的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生病去世,老太太因为伤心过度,她落下了动不动就流眼泪和心痛的毛病。再加上前几年闹水灾,庄稼收成又不好,老太太干瘪瘪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这一年,稻子长得很壮实,而且雨水也不太多。眼看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的天敌——一种灰色的蛾子飞来了。它们在稻叶上安了家,肆无忌惮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想到主人干瘪的脸,又想到了(更多请搜索WWW.)主人不幸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稻草人使劲地扇扇子,可是蛾子们还是继续放卵,然后从容不迫地飞走了。稻草人多想告诉老太太,可他不会说话,他好伤心……

河里传来一阵咳嗽声,原来河面上停着的小船里躺着一个病重的孩子。他用轻微的声音叫妈,可他病得太重了,根本叫不响。他的母亲是个渔妇,靠捕鱼为生。孩子口渴急了,喊着要喝茶,但渔船上哪里有茶呀?妇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给他喝。妇人捕到一条鲫鱼放在桶里,那桶就在稻草人的脚下。稻草人多想燃烧自己为孩子烧那条鲫鱼补补身子,多想拆开自己给孩子一些温暖。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呆着,他伤心极了……

突然, 沉睡的稻草人被一位妇女的哭声惊醒了。原来她的丈夫把家里的钱财全赌光了,最后想把她给卖了。她走投无路,想到了投河自尽。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轻生,可是看着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着渐渐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却什么也做不了。他伤心地哭了……

稻草人多想帮助身边的人们! 为了驱赶破坏稻谷的灰蛾, 他使劲拍着自己的身子想告诉老太太, 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 他想变成被子给孩子温暖, 为了阻止妇女跳河, 他流尽了眼泪。

最后,稻草人倒了!不是因为他怕辛苦,而是因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样碎了,读后感《叶圣陶稻草人读后感》。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2

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伤感的事。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老太太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东西,只有靠种稻田养活自己。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好不容易等来了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了个精光。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的伤心,急得恨不得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却一动也不能动。

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捕鱼,想给生病的孩子熬鱼粥喝。孩子口渴了,渔妇就用碗从河里舀起一碗河水灌进孩子嘴里。孩子咳嗽得更厉害,只剩下喘气,后来就没声了。即使孩子生了重病,渔妇也没有空闲和时间去照料他,不得不硬着心肠把生病的孩子扔下不管。小孩子多可怜啊。稻草人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给孩子煮茶喝。可是,稻草人没有办法,心里虽然很悲痛,也只能一面叹气一面哭,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另一位妇女更伤心。因为孩子死了,丈夫赌钱把家全败光了,就连她也要被丈夫卖掉。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来到这河岸要投河自尽。稻草人着急死了,想救她,拉住这位妇女,阻止她寻死。但是它办不到。它恨自己,认为见死不救是自己这一生最大的罪孽!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为了扑灭主人的仇敌——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了病似的,伤心极了;为了能让生病的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宁可自己烧为灰烬,也在所不惜;为了挽救那名悲伤妇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样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间。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他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人,但连这他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对每一件事情都无能为力。

但愿我们世间多一些像稻草人这样的好心 ……此处隐藏4976个字……常规,就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顺着他的欲望的趋向,作为教育的入手方法,使他们如愿以偿,才是教育者最应当尽力的事物。

兴趣是我们生命所寄托着的。一个人的世界,不能大于他兴趣所及的范围,唯有这个范围方是他内在的真实的世界。在它所感兴趣的范围之外,固然有许多事物围绕着他,但是他视若无睹、听若不闻,对他来说,可以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人的生活,以他的兴趣所及的事物来划定广狭远近的范围。一个人兴趣所及的事物很少,那么他的生活就分厂狭小浅近。所以教育者须要扩充自己的兴趣范围,更须要真切了解儿童的兴趣可能及到的范围。

要使儿童经常有求知识的动机,须要根据他们的本能、欲望和兴趣,想方法来引导他们的本能,顺应他们的欲望,扩充他们的兴趣。教育是有最终目的和价值的准绳的,教育者的义务便是使儿童得到合理的系统的知识,确定他们的新人生观。教师对儿童自然要担负帮助和指导的责任,但是教师自身也随时长进经验,随时有所创作有所进步。教学事业就是教师的社会生活,帮助和指导儿童就是他的“尽其所能”。

我觉得现在教育的一大弊病就是升学问题。现在的事实是,升学不易,就业困难。撇开就业,单说升学。我只是想说在如今的教育状况之下,大可不必升学。不必升学,升学问题不解决就自解决了。为什么不必升学,因为从如今的学校教育学不到什么。这所谓学得到学不到,系指受教育者本身有无真实受用而言,不指零星的知识,空洞的概念,以及分数和文凭。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希望受教育者的头脑是个空瓶子,用他们那些东西装满它,即便真的装满了,杂七杂八的像间杂货铺,哪里说得上清澈的认识?何况头脑到底不是空瓶子,硬装也是在不大容易装进去。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在学校里拜拜花费若干年的光阴?再说得到的知识是否真实受用,有些东西不进学校也可以学到。如辨别是非,具有正义感,你若认为优良的习惯,尽可以在人群中学。如看好书,读好文章,尽可以在家里干,可以约几个朋友一起来干,共同研究,相互指正,只要你识字,了解文义,自己养成读书的能力。如要研究理科,你家里没有实验的设备,当然也难办。但是如今学校里的设备仪器也少的可怜,甚至只是装饰,实习实验只是偶一为之。我们现在什么都谈不上,科学落后是注定的了,学校里的科学研究实在是个空名儿。落后当然可以拔脚追上去,但是照如今办学校的作风,绝对不像个拔脚的姿态。要受像样的教育,先得改造教育。要改造教育又得改造有关的种种方面。教育不是一件独立的东西,不像空地上的一所房子,觉得不好,可以拆了重新建筑。现在的教育不像样,至少可以说不受它也并不吃亏,在真实受用的观点上并不吃亏。但是,受学校

教育可以得到一张文凭,有了文凭可以占个地位,谋个职业,虽然不见得绝对可靠,可总比没有文凭的好些。如果把地位职业也包括在“真实受用”之内,那么,自然非升学不可了。然而这样的升学,其意义并不等于受教育。

教育应该变了,为了学生着想,我们必须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而传统的教育精神又是什么呢?让一些人读书、应考,考上了的做个或大或小的官,帮助皇帝统治老百姓。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一读了书,做了官,就站到皇帝的那边,事实上与老百姓对立。这样的教育,说得好听点,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拆穿了,就无非是替皇帝找帮手的途径而已,当然,如果碰到个忧国忧民的皇帝,那倒也无话可说。照理说,这样的教育精神早就该废弃了,其实不然,现在的教育无非想造就一班公务人员与技术人员,这些人员高不高明无关紧要,能不能为老百姓服务尤其不须顾虑。在受教的一方面,看重分数,看重文凭,认定自己走的是利禄之途,此途走通的时候,就可以出人头地,高高在上了。试想,谁还会去管老百姓呢,如果受教育不能为老百姓服务,那又何必受教育呢。教育要变,就得在精神上变,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认定以老百姓为本位。学制与课程之类也不是不重要,然而精神不立,单就这些上讨论如何如何改革,就是舍本逐末,必然没有什么好处。对谁没有好处呢?我想,对谁都没有好处。

我自己是过来人,也当过好长时间的学生了,我很清楚,这么一路过来,我真正记到的东西没有多少,真正用到的更是少之又少。正规的学校教育不都是这样的吗?课程规定把一些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了,装到限度就算毕业了。可是毕了业又能怎么样呢?经过了些时日,装进去的忘干净了,跟自始什么都没有装进去有什么区别?徒然耗费了若干年一去不返的光阴,以及若干的学杂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并非是教书,而是教育学生、教学生学习。学习不等于读书。难道你们没发现吗?现在的家长和社会人士,都把进学校说成“读书”,这随便说说无妨,可是看得太死就吃亏了。我们上学是去受教育,受教育才是我们上学的全部意义和整个目的,而读书只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觉得学校的立场很重要,老师很重要,学生也很重要。学校,它必须满足学生学习所需要的一切学习材料、仪器、场所。还有可供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老师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地位,我们不是要教予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即使离开了教师,他也能独立获取新的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要让他们喜欢上学习,使其觉得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身体力行,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话说,学生也很重要,毕竟这是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如果学生本人

并不想学习,那么,教的再怎么好,再怎么用心,都不会得到你想要的效果。所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说真的,如果以后我要当教师,我要和学生做朋友,多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去引导他们。当然,教师不要按自己的思想去引导他们,不要以为你认为是错的,就一定要学生也这么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至少要让学生知道哪错了,为什么错了。现在的学科很多,分科很细,可是从总的来说,除了英文,就全都是中文了,教法应该大同小异才对。因为不管学哪一科,学生们都是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解字义,然后拿笔来抄写老师的板书,记录老师的讲解,我们的学习就是这么过来的。现在什么教学理论都是假的,只有学生有兴趣学才是真的。我觉得,学校教育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为什么人都要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呢?而且一做就是45分钟,中间也就休息了10分钟,又再坐着听讲,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以前古代也就“十年寒窗苦读”,而我们居然要如此忍受长达15年之久,天啊,想想都觉得枯燥。你说,如此环境之下,教师的讲课如果都是枯燥无味的话,那得是多大的煎熬,对学生是多大的摧残,最美好的光阴就这么葬送在所谓的“读书”之上了吗?所以,不要怪学生上课东张西望,不要怪学生不认真,任谁都无法直挺挺的呆坐一天。如此古板的教学方式,会泯灭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天性。什么教育纲领,什么课程标准,就算这些理论写的再好,定的怎样完美,如果还是这么枯坐听讲,那完美都是枉然。如果以后我有能力,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围成一圈,跟玩游戏一样上课,不仅动手、动脑,还能全身心的活动,上课也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学习也就能变成学生所热爱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才是我所追求的。

《叶圣陶富翁读后感[此文共976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尹破魔博客 www.pomosem.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