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致辞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讲稿

时间:2024-07-21 21:38:04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讲稿[此文共4511字]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产生、体系及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第三部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贫富差距产生原因

第四部分:贫富差距过大的后果以及社会危害

第五部分: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第六部分:马克思提前看到了最终经济体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产生、体系及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英、法、德是其发源地。因为当时英、法,德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它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

二、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第二部分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是自由雇佣劳动制,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而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马克思发现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创造的价值同它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雇佣工人每天除了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以外,还必须额外工作若干小时,马克思称之为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称之为“剩余价值”。还对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解等等做出科学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把社会产品按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个部分,从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深刻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必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更为尖锐。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从而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   “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贫富差距产生原因

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生产技术手段非常简陋,虽然也曾出现过局部的暂时的过剩现象,但总的来看整个社会生产是短缺的。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采用的主要的基本手段就是强迫工人长时间高强度地劳动。这种高压手段很自然地引起了工人的抵制,以至反抗。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1)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以后,即强迫工人为其长时间地劳动,货币由此转化为资本;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称为"可变资本",其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是可变的,能通过工人的劳动来增加;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称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是不变的,只是将原来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3)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4)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6)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7)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非产业部门职工的收入都是由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

以上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有两条:

(1)资本家主要通过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利润;

(2)只有产业工人的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

《资本论》中写道,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财政收入皆来源于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这也是容易造成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第四部分  贫富差距过大的后果以及社会危害

贫富差距过大,会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削弱党的执政基础,阻碍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会引起政权的更迭。

一、贫富差距过大,会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但事实上已经存在富的越富,贫的越贫的现象。如果听任利益分化不断扩大,就会造成两极分化,这与社会主义本质是相违背的。贫富差距扩大,并在富豪之中混杂部分侵吞改革成果的富者,恶化了分配关系,削弱了政府的凝聚力,加剧了人们各自对社会贡献与所得不相符的矛盾心态。尤其是我国历史上有具有平均主义色彩的传统分配体制,广大群众对收入不公的承受能力是非常脆弱的。过度的贫富悬殊,对于公民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冲击,造成人们的心理失衡,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二、贫富差距过大阻碍经济的发展。

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购买力水平就下降。因为少数人掌握、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而他们边际消费倾向减少,该买的都买了,基本需求已经满足,消费水平在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便趋于稳定,消费支出剩余的那部分收入就转化为储蓄。而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由于占有社会财富较少,可自由支配收入少,他们虽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由于手中无钱,也形不成现实的购买力。消费倾向的下降将最终导致有效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制约经济的持续增长。

贫富差距扩大,穷人不得不把有限的钱都用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从而影响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现实支付能力,最终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并使弱势群体及其子女的弱势地位固定化、复制化,贫穷被世袭,这将会使这部分人的素质不断下降,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的总体素质,也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三、贫富差距过大影响社会的稳定。

收入分配领域的社会公平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关系到政权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古今中外历史表明,严重的社会不公,明显的两极分化,势必导致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和社会阶级之间剧烈的利益矛盾,直至暴力冲突。一旦社会的尖锐利益冲突演化成剧烈的政治冲突,社会和谐就随之失去了制度的保障。因此,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为了避免社会动荡,寻求社会安定,都应设法解决社会的分配不公问题。

四、基尼系数过大,贫富差距悬殊甚至会引起政权的更迭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本身只是一种反映,但它说明了深刻的社会背景,0.415是个很值得警惕的数据,这是必须要控制的。如果不加控制,发展到极端就会发生革命,甚至会引起政权的更迭。在中国历史上,因为贫富两极分化而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权更替的例子比比皆是。北大的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经做过大概的估算:明朝末年,李自成揭竿而起时,基尼系数是0.612;清朝,太平天国起义时是0.518;20世纪初,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时是0.513。

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国,在一定时期出现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利益差别和利益分化过度,就会走向利益追求的反面,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危害共同富裕的目标。2017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67*,还是处于境界线以上。

*(引用网络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21411906864117339.html数据,真实性待查)

第五部分: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中叶就能提及的计划经济理论对单纯的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现在世界发展的指导意义,这就是我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宗教信仰吗?不是,它是科学的信仰,它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它本身就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科学,而共产主义运动本身就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科学实践体现。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消灭了封建贵族,其思想武器即自然科学取代护佑封建贵族统治的封建神学,而共产主义时代则同样要通过阶级斗争消灭资产阶级,消灭社会神学,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真正巩固阵地。信奉马克思主义即信奉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的科学,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要么是基于唯心主义的非科学,即迷信,要么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的社会认识。它们要么是仰仗神灵,要么是盲从人性,资产阶级依靠主观唯心主义的人性论来维护意识形态的统治,一切其无法解释的问题都归咎人性问题,这与封建贵族将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咎于神灵一样,只是在愚民。这些思潮仰仗资产阶级的统治而存在。他们即便能看到社会的问题,也毫无改造社会的办法。无产阶级则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来实现社会革命,以此社会科学为指导来建设共产主义。由此一切唯心的迷妄都不复存在,人们由此才真正能够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本身。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但却能够取代宗教。正如科学取代迷信一样,宗教的迷信终究是要消亡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信仰终究是要随着共产主义的建立而普遍建立的。

第六部分:马克思提前看到了最终经济体

政治经济学其逻辑要点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一个基础、一个关系、一个中心、一个矛盾、一个结论。一个基础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一个关系就是劳资关系。一个中心就是指着重阐述剩余价值。一个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对抗性矛盾。一个结论就是社会进步。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

只有有序的计划经济,劳动价值才会体现真正价值;只有有序的计划经济,才能缓解劳资关系;只有有序的计划经济,才会将剩余价值完美匹配;只有有序的计划经济,才会缓解对抗性矛盾;只有有序的计划经济,才会使各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讲稿[此文共451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尹破魔博客 www.pomosem.com 版权所有